据介绍,为吸引买家,提升贵州书画市场的知名度,为此次拍卖会提供拍品的“黄果树画廊”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征集到国内名家范曾、陈半丁、许麟庐、范扬,贵州“四大家”宋、王、孟、方,以及姚华、萧娴、刘知白、黄天虎、岳黔山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丰富而高质量的拍品引来了省内外买家的关注,上海、福建、四川、云南、山东等地的买家在拍卖会开始前就抵达贵阳,一些外地买家还在拍卖当天通过电话委托,叫价竞买。
本场拍卖会除了标王外,省内名家的书画也拍出了好价钱,宋吟可的两幅作品分别以50万元和45万元成交,创下近期成交的最高价,还有孟光涛、刘知白、杨长槐等省内名家的作品也以令人满意的价格成交。“这次拍卖会的效果很好,成交率和成交价在贵州来说都比较高,万元以上成交的作品占到一半。高质量的拍品,不仅吸引了众多省内买家,也让一些省外买家对贵州书画市场有了进一步了解,扩大了这个市场的知名度。”黄果树画廊经理李朝杰说。
今年一月,在贵阳金锤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3年“迎春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拍品以贵州画家作品为主,前来的省内外买家显示出对书画作品的收藏热情,最终这场拍卖会成交率达到98%。
贵州市场关注度提升
“近年来,随着全国书画市场升温,在省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拍卖会上,一位热衷书画收藏的买家告诉记者,每逢有艺术品拍卖会他都会到场,经常都会拍到一些品质高而价格不算太贵的书画作品。
而此次以250万元拍得范曾《三人行》的周先生是贵阳人,从事书画收藏已经10余年,经常参加省外发达城市的书画拍卖会,对于此次拍得的标王,周先生认为物有所值。业内人士也认为,如果在一线城市,这幅画的成交价应该在300万元以上。
在此次中国名家书画拍卖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贵州书画市场拍品价格低于省外,近年来贵州书画市场的省外买家也在逐渐增多,且基本都瞄准了名家作品,也随之提升了贵州书画家作品的价格和知名度。
在拍卖会上,一些买家谈及艺术品投资时表示,艺术品属于高风险的投资,市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艺术品的真伪、优劣,这就需要买家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对艺术品品质的鉴别能力。“贵州的艺术品市场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是更加规范,有相关的社会监督,做到行业自律,以保障艺术品投资者、爱好者的利益。”
拍卖市场还有待完善
尽管今年贵州两场书画拍卖会的升温提振了业内人士的信心,但他们认为,比起沿海发达地区,贵州书画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完善还有待时日。
记者从省美协了解到,目前,贵州的艺术品收藏投资还停留在小众层面上,没有形成大气候。除了很小一部分人是“行家”,懂得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外,大多数人对艺术品缺乏鉴别力,盲目跟风,导致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贵州艺术家作品水平不低,有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收藏投资,但贵州市场在艺术品推广上还做得很不够。所以一些投资者更愿意将藏品拿到省外拍卖,卖价会比省内高很多。”省美协一位负责人说。
成立于2011年5月的贵州今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艺术品投资交易平台。该公司总经理余海认为,贵州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专业市场,涉及艺术品拍卖的拍卖公司也屈指可数,这比起省外一些发达城市要落后几十年。而在我省的艺术品销售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私下”交易。这种取消了文化公司、画廊、拍卖公司等中间环节的销售方式如果长期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秩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贵州艺术品市场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个市场不能只靠省外及国外几个藏家,培育本地艺术品市场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艺术收藏人群,掌握贵州本土艺术品的定价权,这样外来资本才会涌入这个市场。”
余海介绍说,为吸引大众收藏,公司利用金融投资的方式使艺术品成为投资产品,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进行销售,保障了买家的资金安全。最近,他们又在与国内一家著名的艺术机构洽谈合作,希望通过引进先进的艺术品经营理念,借助外来的资源推动我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作为在省内有一定号召力的黄果树画廊的负责人,李朝杰认为,从事这一行业除了要懂得培养、引导市场,更要保证艺术品的品质,对艺术品价格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规范艺术品交易。
李朝杰说,该画廊成立三年来,光顾这里的主要是藏家、书画爱好者和部分书画投资者。“这部分人群较为专业,很看重作品品质,他们推动着画廊稳步发展。而这两年随着我省艺术品市场的升温,爱好艺术品收藏的人群逐渐增加,画廊的营业额也在逐渐上升。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对贵州艺术品市场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