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众拍网

写真:陈建明:皿方罍的各方面研究已进行

    

             湖南省博物馆前馆长熊传薪(左)和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右)在纽约佳士得与皿方罍合影

  导言:6月21日,备受瞩目的皿方罍到达长沙黄花机场,一场隆重的点交仪式,标志着皿方罍正式踏上国土。作为即将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又一镇馆之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关于皿方罍的各方面研究,罍的出土日期也从原来的1912年更正为1919年。近日,湖南省博物馆针对皿方罍研究的阶段性呈现。专门出版了介绍皿方罍的册子。
  针对皿方罍接下来的研究和展示计划,及湖南省博物馆在文物回流方面的投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
  记者:皿方罍即将的研究计划,可以详细地说一下吗?
  陈建明:首先是器物本身的研究,大家都已经皿方罍漂泊的历史,以及罍这一器物,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家都知道其传奇故事,但是由于器身一直在流转中,据我所知,虽然有很专业的人给它做过著录,但仅限于拍照片和记录器物的基本情况,在收藏和拍卖中的几十年漂泊,无法真正的让专业人员拿着它、看着它,慢慢地做专门研究。大家关注的兴奋点可能是皿方罍到过洛克菲勒家里,在英国被收藏过,后来又被日本收藏家收藏,后来又拍出天价,更多的是这些信息。回归到本源,这个罍本身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到底如何体现,这需要沉下来认真仔细地研究。过去的学者研究更多地是看其拓片,就是当时民国时期研究青铜器或者传播青铜器文化很常用的一种手法。这是把一个立体的器物变成平面做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其中的纹饰。罍本身的多层纹饰能不能一张拓下来的片子就能看得清楚、研究得清楚的?回归到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收藏物的一个本质是物证,它是通过物本身的研究,即过去是间接的研究,这次有机会直接面对它做具体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比方皿方罍和同类型的罍的比较研究,罍本身这种器物在青铜器里边它是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变形,什么时候不见,它出现了以后和原来的器物是什么组合关系,这些东西都是要专业的人去做。过去我们都是隔靴搔痒,挠不着,这次皿方罍就摆在面前了,我们就可以好好研究了。第二,皿方罍本身带来的信息也很多,比如铸造工艺,拿到器物本身以后,我们会有很多研究;另外一方面,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器物,重新面试以后又是漂泊近一个世纪,本身带来的损害也是现在就可见的,有一些地方可能埋下去的时候就已经剥掉了,也可能是近一百年流转的过程中破坏的,也许现在还带上了现代病。
  从技术保护的角度,我们对它展开研究,这是刚刚讲到铸造工艺,是否可以实验翻模、无损地检测它的金属成份。
  记者:湖南省博物馆会组织一个专家团队对皿方罍进行专门的研究吗?
  陈建明:不仅仅是湖南省博物馆,我们会要邀请国内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比如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及青铜器修复专家都很乐意。
  记者:现在湖南省博物馆还在装修中,皿方罍在这期间是否会通过其他方式向公众展示?
  陈建明:湖南省博物馆在装修的是库房和展厅,但是省博的一切业务运作都还在进行中,我们也租了展厅和工作室,技术保护部门也在工作。当然,展示是以后的事了。我们现在的策划方案是,在新馆开辟一个展厅专门展出皿方罍,省博的策展人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了。
  目前,皿方罍出土的时间,我们已经考证到1919年了,我们进一步考证了出土的具体地方现在的名称,包括当时重要参与人之一钟校长的老房子在哪里。但其中有些资料可能就永久流失了,有些还会重新发掘出来,当时的《长沙大公报》都有报道,我们还要进一步查阅民国的档案是否可能发现新的情况、新的线索,我们会去查一下长沙的古玩商是否知道他们家还有没有后人,那些经手的古玩店还在不在。
  记者:资料寻找是从确定要皿方罍回到湖南开始这个工作,还是洽谈成功之后呢?
  陈建明:准备洽谈就开始做这样的工作,洽谈成功后加快这方面的进程,主要成果都是在谈完以后几乎同时发生的。 在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之日,我们会策划一个特别的展览,展示皿方罍传奇的故事以及罍代表的中华文化。湖南广电在这次洽购中出了很大力气,我们跟湖南广电一直在谈,从他们的角度推广可以做很多工作,我们也肯定会支持。
  目前皿方罍的首要工作是进行体检、消毒,因为博物馆是一个专业机构,我们就像接收病人进来一样,先给它做体检,体检以后哪里有毛病就做方案,让它住院、留医。我们有过渡库房,在过渡库房经过技术保护部门的必要措施后,进到正式库房去,这是我们通常惯例的做法。皿方罍因为特殊的身世、身价,这些流程之后,我们才知道怎么展出是最好的。
  记者:从体检到进行展览大概多长时间呢?
  陈建明: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很容易,如果哪个地方不对或者有问题就难说了。
  记者:在这次洽购中,政府算是出了挺多力的。
  陈建明:没有政府是做不了的,因为完全靠私人掏那么多钱是比较困难的。全世界的慈善事业,除了道德的号召以外,还有一个机制,就是政府要支持、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案例,政府提供税收的优惠,这就是马克思所言的“给人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这次凡是出力的企业都有一些税收的减免。
  皿方罍的洽购由于政府的号召,企业出于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愿意参与其中。为什么政府不直接出钱拿呢?我个人的观点是,政府是几乎不能直接出资进行文物回流的,因为不具备操作性。这个事情给我们真正的启示是,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机制及文物回流的基金项目,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非政府机构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运作。
  记者:现在湖南已经往这方面尝试了吗?
  陈建明:我想通过皿方罍的案例能够走到这一步,我是在大声疾呼的。公、私还是大家合力,在政府的掌管下,基金的用途必须非常明确,必须是给到博物馆类型的非营利机构,不把文物拿到市场上买卖、不涉及个人盈利,是代表全面的永久收藏,这些资金是减免税收的。
  抢救珍贵文物,不管是流失海外还是流散市场的,如果国家机构代表着全民,代表着历史未来都要收集起来。这不是喊口号,湖南省博物馆就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文化革命十年浩劫,大规模破坏文物的时候,我们不但没有藏品流失还抢救回来许多。这就说明这种机构的特殊作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推着板车把文物带回博物馆。
  记者:湖南政府对湖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和文物回流这一块有特殊的资金支持吗?
  陈建明:文物保护是肯定有的,具体到文物回购的抢救专项资金这一块我们一直没有,所以这一次才会有大家出钱出力一起抢救。比前几年,我们也通过洽购的方式,收藏了谭延闿的手札,是政府提供的资金,但是没有设立常态的专项和明确的管理办法,另外,光靠财政也是无法完成的,即使财政再有钱,也无法满足购藏的需求。
  记者:现在国家文物局是否有专项资金支持?
  陈建明:国家文物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很早设有专门的抢救计划,国家文物局有专门的机构派驻海外,专门去收抢救文物。财政部也专门拿出经费通过国家文物局可以进行专项的抢救和拨付。但在我看来,与其给资金,不如出台政策,因为需求和能供给能力相差甚远,而且文物回流表面上看是可有可无的,但事实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个人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记者:现在湖南省博物馆有没有像皿方罍这类,希望从海外回流的文物呢?
  陈建明:肯定有,但这是秘密。
  记者:数量大吗?
  陈建明: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
  记者:你们会持续地关注吗?
  陈建明: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一直在跟进,有一个自己的清单,有的有可能性,有的没可能性,如果觉得是应该跟进的目标就会盯着,这个很偶然,应该说没有标准的,比如一件重器已经藏在大都会博物馆了,除非证明它是被盗过去的否则没有办法。
  记者:湖南省博物馆对文物回流的投入力度是怎样的?
  陈建明:因为这几年发展建设速度很快,省财政成了我们单一的资金来源,对文物回流是杯水车薪,而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国家文物局拨付资金除非用于文物抢救,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专项才能给。
  记者:谢谢!

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